11.1 服务器
11.1.1 Windows服务器
监控目的:
监视Windows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和资源使用详情。
监视前提:
确保已在被监控的Windows服务器上部署本地代理,且本地代理的组名为该服务器IP地址,组内编号
为0。
监控数据:
CPU、内存、硬盘(映射磁盘鉴于网络环境可能会返回超时)、磁盘IO、进程、系统信息、网络信息。
监视注意事项:
建议进程模块在非必要情况下不要勾选,因为监控全部进程十分消耗性能。如果需要对指定进程进行监
控,可使用单独的进程监视器
输入参数
字段 | 含义 | |
---|---|---|
监控模式 | 包括:本地代理、WMI协议、SNMP协议 | |
监视器名字 | 监视器的名称。 | |
轮询时间 | 监视器获取数据的时间间隔,为正整数,单位为s。必填项。默认值为30。 | |
监视器是否运行 | 监视器开启开关。是:监视器开启;否:监视器关闭。默认为“是”。 | |
SNMP协议 | 主机地址 | 被监视服务器的IP地址。 |
SNMP端口 | 使用SNMP协议接入时的端口号,默认为161。 | |
Community字符串 | 团体字符串,用于身份验证和访问授权。可使用默认值,如果SNMP不是指定版本,则需要重新配置。 | |
SNMP版本 | SNMP协议的版本,包括V1、V2两个版本。 | |
本地代理 | 服务器地址 | 被监视服务器的IP地址。 |
接入点 | 代理服务使用的接入点。 | |
WMI协议 | 服务器地址 | 被监视服务器的IP地址。监视器会监测服务器为本地服务器,还是远程服务器。 |
服务器用户名 | 可登录服务器的用户名。如果服务器为远程机器,则设置的用户名必须具有Administrator权限。 | |
用户密码 | 用户名对应的密码。 | |
监视数据 | 监视的数据,包括CPU、内存、硬盘、进程、系统信息、网络和网卡详情,可选择一项或多项。 | |
数据采集 | 控制监控数据是否入库及入库规则。入库间隔为轮询时间*采集频率;如果监视器出现错误或告警,则根据错误、告警归并规则入库。 | |
执行计划 | 用于设置监视器监视任务的执行时间。 |
输出参数
指标项 | 指标项描述 | 指标名 | 指标名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memory | 内存信息 | MemoryLoad | 当前使用内存(MB) |
TotalPhys | 总物理内存(MB) | ||
AvailPhys | 可用物理内存(MB) | ||
MemoryUsedRate | 物理内存使用率(%) | ||
TotalPageFile | 总页面文件(MB) | ||
AvailPageFile | 可用页面文件(MB) | ||
pageFileUsedRate | 页面文件使用率(%) | ||
interfaces | 网卡信息 | Index | 端口索引号 |
AdapterName | 适配器名称 | ||
Description | 描述 | ||
MacAddr | MAC地址 | ||
IpAddr | IP地址 | ||
IpMask | 子网掩码 | ||
GateWay | 网关 | ||
Status | 状态 | ||
netsource | 网络 | Description | 网卡名 |
Type | 端口类型 | ||
Speed | 带宽 | ||
Mtu | 最大传输单元 | ||
LastChange | 上次状态更新时间 | ||
AdminStatus | 管理状态 | ||
OperStatus | 操作状态 | ||
InOctets | 接收字节总数 | ||
InOctetsTriffic | 接收速度(kbps) | ||
OutOctets | 发送字节总数 | ||
OutOctetsTriffic | 发送速度(kbps) | ||
OutQLen | 发送队列长度 | ||
OutErrors | 发包错误总数 | ||
InErrors | 收包错误总数 | ||
inPkts | 收包总数 | ||
InPktsTriffic | 收包/秒 | ||
outPkts | 发包总数 | ||
OutPktsTriffic | 发包/秒 | ||
storage | 磁盘 | Drive | 驱动器 |
TotalBytes | 总空间(MB) | ||
TotalFreeBytes | 总空闲空间(MB) | ||
FreeBytesAvailable | 可用空闲空间(MB) | ||
DriveType | 驱动类型 | ||
HitInfo | 备注 | ||
UsedRate | 使用率(%) | ||
diskio | 磁盘IO | DiskName | 磁盘名 |
IOUage | IO使用率 | ||
ReadCount | 每秒读次数 | ||
WriteCount | 每秒写次数 | ||
ReadRate | IO读速率(KB/s) | ||
WriteRate | IO写速率(KB/s) | ||
process | 进程 | ProcessName | 进程名称 |
ProcessId | 进程ID | ||
ThreadCount | 线程数目 | ||
CreateDate | 创建日期 | ||
CreateTime | 创建时间 | ||
KernelTime | 核心进程时间 | ||
UserTime | 用户进程时间 | ||
Cpu | CPU使用率 | ||
MemSize | 物理内存(KB) | ||
VMemSize | 虚拟内存(KB) | ||
MemUsage | 物理内存使用率 | ||
Parameters | 执行参数 | ||
read_operation_count | IO读操作次数 | ||
read_operation_count_rate | IO读操作速率 | ||
read_transfer_count | IO读字节数 | ||
read_transfer_count_rate | IO读字节速率 | ||
write_operation_count | IO写操作次数 | ||
write_operation_count_rate | IO写操作速率 | ||
write_transfer_count | IO写字节数 | ||
write_transfer_count_rate | IO写字节速率 | ||
cpu | CPU | DeviceID | CPU标识 |
CpuUsage | CPU使用率(%) | ||
system | 系统描述 | HostName | 主机名 |
Platform | 系统平台 | ||
Version | 系统版本 | ||
Domain | 域名 | ||
ActiveProcess | 活跃进程数 | ||
NumberOfProcessors | 处理器数目 | ||
SysUpTime | 系统运行时间 | ||
login | 登录用户 | User | 登录用户名 |
Terminal | 登录终端 | ||
Time | 登录时间 | ||
Host | 登录客户IP(或主机名) | ||
agentError | 异常信息 | functionID | 功能号 |
errorInfo | 错误消息 |
11.1.2 Windows日志
监控目的:
监视Windows服务器日志的状况。过滤事件支持多个,以‘;’分隔,目前暂不支持中文分号‘;’。
监控数据:
1.发生次数:日志异常出现次数;
2.异常内容:最近一次出现异常的内容;
3.类型:事件类型;
4.时间:发生时间;
5.来源:事件来源;
输入参数
字段 | 含义 |
---|---|
监视器名字 | 监视器的名称。 |
轮询时间 | 监视器获取数据的时间间隔,为正整数,单位为s。必填项。默认值为30。 |
监视器是否运行 | 监视器开启开关。是:监视器开启;否:监视器关闭。默认为“是”。 |
地址 | 被监视系统日志的主机IP地址。 |
关键字检索 | 监视器检索日志时,使用的关键字。可为空,为空表示检索全部日志(多个关键字以”;”号隔开)。 |
过滤关键字 | 监视器检索日志时,不显示包括过滤关键字的日志(多个关键字以”;”号隔开)。 |
日志类型 | 监视的widows日志的类型,包括:应用程序、安全性、系统 |
事件类型 | 监视的事件类型,包括:错误、警告、信息、成功审计、错误审计 |
数据采集 | 用于控制监控数据是否入库及入库规则。入库间隔为轮询时间*采集频率;如果监视器出现错误或告警,则根据错误、告警归并规则入库。 |
执行计划 | 用于设置监视器监视任务的执行时间。 |
输出参数
指标项 | 指标项描述 | 指标名 | 指标名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warning | 日志告警 | DetailContent | 异常内容 |
OccurTimes | 告警出现次数 | ||
EventType | 类型 | ||
TimeWritten | 时间 | ||
ApplicationName | 来源 | ||
EventID | 事件 | ||
agentError | 异常信息 | functionID | 功能号 |
errorInfo | 错误消息 |
11.1.3 Linux服务器
监控目的:
监视Linux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及资源使用详情。
监视前提:
确保已在被监控的Linux服务器上部署本地代理,且本地代理的组名为该服务器IP地址,组内编号为0。
如果需要监控网卡信息(网卡是否激活等信息)的话,Linux系统需要安装libpcap包。
监控数据:
CPU、内存、硬盘、磁盘IO、进程、系统信息、网卡信息、网络信息。
监视注意事项:
建议进程模块在非必要情况下不要勾选,因为监控全部进程十分消耗性能。如果需要对指定进程进行监控,可使用单独的进程监视器。
输入参数
字段 | 含义 | |
---|---|---|
监视方式 | 包括:本地代理、SNMP协议、TELNET/SSH协议 | |
监视器名字 | 监视器的名称。 | |
轮询时间 | 监视器获取数据的时间间隔,为正整数,单位为s。必填项。默认值为30。 | |
监视器是否运行 | 监视器开启开关。是:监视器开启;否:监视器关闭。默认为“是”。 | |
本地代理 | 服务器地址 | 被监视服务器的IP地址。 |
接入点 | 代理服务使用的接入点。该参数的选项来源,请参见“7.1代理接入点配置”。 | |
SNMP协议 | 主机地址 | 被监视服务器的IP地址。 |
SNMP端口 | SNMP使用的端口,默认值为161。 | |
Community字符串 | 团体字符串,用于身份验证和访问授权。可使用默认值,如果SNMP不是指定版本,则需要重新配置。 | |
SNMP版本 | SNMP协议的版本,包括V1、V2两个版本。 | |
TELNET/SSH协议 | 主机地址 | 被监视服务器的IP地址。 |
端口 | 代理服务对应的端口,处理方式为ssh时,端口为22;处理方式为telnet时,端口为23。 | |
用户名 | 可登录服务器的用户名,请确保该用户有SSH或者TELNET的访问权限。 | |
用户密码 | 用户名对应的密码。 | |
处理方式 | 监视使用的代理服务类型,包括:SSH方式、TELNET方式 | |
命令提示符 | 必须与被监控端SHELL的命令提示符一致。处理方式为SSH时,使用”#”;处理方式为telnet时,使用”$”。 | |
是否使用公钥 | 是否使用公钥加密,包括是、否两个选项。 | |
公钥 | 公钥的内容,当是否使用公钥为是时,该参数可用。 | |
监视数据 | 监视的数据,包括系统信息、CPU、内存、磁盘、进程和网络,可选择一项或多项。 | |
数据采集 | 用于控制监控数据是否入库及入库规则。入库间隔为轮询时间*采集频率;如果监视器出现错误或告警,则根据错误、告警归并规则入库。 | |
执行计划 | 用于设置监视器监视任务的执行时间。 |
输出参数
指标项 | 指标项描述 | 指标名 | 指标名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memory | 内存信息 | MemoryLoad | 当前使用内存(MB) |
TotalPhys | 总物理内存(MB) | ||
AvailPhys | 可用物理内存(MB) | ||
MemoryUsedRate | 物理内存使用率(%) | ||
TotalPageFile | 总页面文件(MB) | ||
AvailPageFile | 可用页面文件(MB) | ||
pageFileUsedRate | 页面文件使用率(%) | ||
interfaces | 网卡信息 | Index | 端口索引号 |
AdapterName | 适配器名称 | ||
Description | 描述 | ||
MacAddr | MAC地址 | ||
IpAddr | IP地址 | ||
IpMask | 子网掩码 | ||
GateWay | 网关 | ||
Status | 状态 | ||
netsource | 网络 | Description | 网卡名 |
Type | 端口类型 | ||
Speed | 带宽 | ||
Mtu | 最大传输单元 | ||
LastChange | 上次状态更新时间 | ||
AdminStatus | 管理状态 | ||
OperStatus | 操作状态 | ||
InOctets | 接收字节总数 | ||
InOctetsTriffic | 接收速度(kbps) | ||
OutOctets | 发送字节总数 | ||
OutOctetsTriffic | 发送速度(kbps) | ||
OutQLen | 发送队列长度 | ||
OutErrors | 发包错误总数 | ||
InErrors | 收包错误总数 | ||
inPkts | 收包总数 | ||
InPktsTriffic | 收包/秒 | ||
outPkts | 发包总数 | ||
OutPktsTriffic | 发包/秒 | ||
storage | 磁盘 | Drive | 驱动器 |
TotalBytes | 总空间(MB) | ||
TotalFreeBytes | 总空闲空间(MB) | ||
FreeBytesAvailable | 可用空闲空间(MB) | ||
DriveType | 驱动类型 | ||
HitInfo | 备注 | ||
UsedRate | 使用率(%) | ||
diskio | 磁盘IO | DiskName | 磁盘名 |
IOUage | IO使用率 | ||
ReadCount | 每秒读次数 | ||
WriteCount | 每秒写次数 | ||
ReadRate | IO读速率(KB/s) | ||
WriteRate | IO写速率(KB/s) | ||
process | 进程 | ProcessName | 进程名称 |
ProcessId | 进程ID | ||
ThreadCount | 线程数目 | ||
CreateDate | 创建日期 | ||
CreateTime | 创建时间 | ||
KernelTime | 核心进程时间 | ||
UserTime | 用户进程时间 | ||
Cpu | CPU使用率 | ||
MemSize | 物理内存(KB) | ||
VMemSize | 虚拟内存(KB) | ||
MemUsage | 物理内存使用率 | ||
Parameters | 执行参数 | ||
read_operation_count | IO读操作次数 | ||
read_operation_count_rate | IO读操作速率 | ||
read_transfer_count | IO读字节数 | ||
read_transfer_count_rate | IO读字节速率 | ||
write_operation_count | IO写操作次数 | ||
write_operation_count_rate | IO写操作速率 | ||
write_transfer_count | IO写字节数 | ||
write_transfer_count_rate | IO写字节速率 | ||
cpu | CPU | DeviceID | CPU标识 |
CpuUsage | CPU使用率(%) | ||
system | 系统描述 | HostName | 主机名 |
Platform | 系统平台 | ||
Version | 系统版本 | ||
Domain | 域名 | ||
ActiveProcess | 活跃进程数 | ||
NumberOfProcessors | 处理器数目 | ||
SysUpTime | 系统运行时间 | ||
fileused | 文件句柄数 | ||
pidtotal | 进程总数 | ||
mqueueused | posix消息队列 | ||
login | 登录用户 | User | 登录用户名 |
Terminal | 登录终端 | ||
Time | 登录时间 | ||
Host | 登录客户IP(或主机名) | ||
kernel | 系统资源限制 | domain | 用户名 |
type | 类型 | ||
item | 限制资源 | ||
value | 限制值 | ||
jobs | 系统负载 | loadavg1 | 一分钟的任务 |
loadavg15 | 十五分钟的任务 | ||
loadavg5 | 五分钟的任务 | ||
agentError | 异常信息 | functionID | 功能号 |
errorInfo | 错误消息 |
11.1.4 Linux日志
监控目的:
监视Linux日志的状况。
监视前提:
关键字检索:为空表示检索全部日志(*,?模糊匹配多/单个字符),多个关键字以‘;’号隔开,目前暂不支持中文分号‘;’。
读取行数: 出于性能考虑,每次日志最大读取行数小于100行。
监控数据:
1.发生次数:日志异常出现次数;
2.异常内容:最近一次出现异常的内容;
3.日志级别:日志异常级别;
4.读取行数:一次分析读取日志行数;
输入参数
字段 | 含义 |
---|---|
监视器名字 | 监视器的名称。 |
轮询时间 | 监视器获取数据的时间间隔,为正整数,单位为s。必填项。默认值为30。 |
监视器是否运行 | 监视器开启开关。是:监视器开启;否:监视器关闭。默认为“是”。 |
地址 | 被监视系统日志所在主机IP地址。 |
关键字检索 | 监视器检索日志时,使用的关键字。可为空,为空表示检索全部日志(*,?模糊匹配多、单个字符,多个关键字以”;”号隔开) |
读取行数 | 监视器分析日志时每次读取的行数,最多不能超过100行。默认值为10. |
数据采集 | 用于控制监控数据是否入库及入库规则。入库间隔为轮询时间*采集频率;如果监视器出现错误或告警,则根据错误、告警归并规则入库。 |
执行计划 | 用于设置监视器监视任务的执行时间。 |
输出参数
指标项 | 指标项描述 | 指标名 | 指标名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warning | 日志告警 | DetailContent | 异常内容 |
OccurTimes | 告警出现次数 | ||
LogPosition | 日志文件位置 | ||
Identity | 日志标识 | ||
agentError | 异常信息 | functionID | 功能号 |
errorInfo | 错误消息 |
11.1.5 AIX服务器
监控目的:
监视AIX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及资源使用详情。
监视前提:
确保已在被监控的AIX服务器上部署本地代理,且本地代理的组名为该服务器IP地址,组内编号为0。
监控数据:
系统信息,CPU,内存,磁盘,磁盘IO,进程,网络,网卡详情,登录用户
输入参数
字段 | 含义 | |
---|---|---|
监视方式 | 包括:本地代理、SNMP协议、TELNET/SSH协议 | |
监视器名字 | 监视器的名称。 | |
轮询时间 | 监视器获取数据的时间间隔,为正整数,单位为s。必填项。默认值为30。 | |
监视器是否运行 | 监视器开启开关。是:监视器开启;否:监视器关闭。默认为“是”。 | |
本地代理 | 服务器地址 | 被监视服务器的IP地址。 |
接入点 | 代理服务使用的接入点。该参数的选项来源,请参见“7.1代理接入点配置”。 | |
SNMP协议 | 主机地址 | 被监视服务器的IP地址。 |
SNMP端口 | SNMP使用的端口,默认值为161。 | |
Community字符串 | 团体字符串,用于身份验证和访问授权。可使用默认值,如果SNMP不是指定版本,则需要重新配置。 | |
SNMP版本 | SNMP协议的版本,包括V1、V2两个版本。 | |
TELNET/SSH协议 | 主机地址 | 被监视服务器的IP地址。 |
端口 | 代理服务对应的端口,处理方式为ssh时,端口为22;处理方式为telnet时,端口为23。 | |
用户名 | 可登录服务器的用户名,请确保该用户有SSH或者TELNET的访问权限。 | |
用户密码 | 用户名对应的密码。 | |
处理方式 | 监视使用的代理服务类型,包括:SSH方式、TELNET方式 | |
命令提示符 | 必须与被监控端SHELL的命令提示符一致。处理方式为SSH时,使用”#”;处理方式为telnet时,使用”$”。 | |
是否使用公钥 | 是否使用公钥加密,包括是、否两个选项。 | |
公钥 | 公钥的内容,当是否使用公钥为是时,该参数可用。 | |
监视数据 | 监视的数据,包括系统信息、CPU、内存、系统负载、磁盘、进程、网络、磁盘IO和网卡详情,可选择一项或多项。 | |
数据采集 | 用于控制监控数据是否入库及入库规则。入库间隔为轮询时间*采集频率;如果监视器出现错误或告警,则根据错误、告警归并规则入库。 | |
执行计划 | 用于设置监视器监视任务的执行时间。 |
输出参数
指标项 | 指标项描述 | 指标名 | 指标名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memory | 内存信息 | MemoryLoad | 当前使用内存(MB) |
TotalPhys | 总物理内存(MB) | ||
AvailPhys | 可用物理内存(MB) | ||
MemoryUsedRate | 物理内存使用率(%) | ||
TotalPageFile | 总页面文件(MB) | ||
AvailPageFile | 可用页面文件(MB) | ||
pageFileUsedRate | 页面文件使用率(%) | ||
interfaces | 网卡信息 | Index | 端口索引号 |
AdapterName | 适配器名称 | ||
Description | 描述 | ||
MacAddr | MAC地址 | ||
IpAddr | IP地址 | ||
IpMask | 子网掩码 | ||
Status | 状态 | ||
netsource | 网络 | Description | 网卡名 |
Type | 端口类型 | ||
Speed | 带宽 | ||
Mtu | 最大传输单元 | ||
InOctets | 接收字节总数 | ||
InOctetsTriffic | 接收速度(kbps) | ||
OutOctets | 发送字节总数 | ||
OutOctetsTriffic | 发送速度(kbps) | ||
InPktsTriffic | 收包/秒 | ||
OutPktsTriffic | 发包/秒 | ||
storage | 磁盘 | Drive | 驱动器 |
TotalBytes | 总空间(MB) | ||
TotalFreeBytes | 总空闲空间(MB) | ||
FreeBytesAvailable | 可用空闲空间(MB) | ||
DriveType | 驱动类型 | ||
HitInfo | 备注 | ||
UsedRate | 使用率(%) | ||
diskio | 磁盘IO | DiskName | 磁盘名 |
IOUage | IO使用率 | ||
ReadCount | 每秒读次数 | ||
WriteCount | 每秒写次数 | ||
ReadRate | IO读速率(KB/s) | ||
WriteRate | IO写速率(KB/s) | ||
process | 进程 | ProcessName | 进程名称 |
ProcessId | 进程ID | ||
ThreadCount | 线程数目 | ||
CreateDate | 创建日期 | ||
CreateTime | 创建时间 | ||
KernelTime | 核心进程时间 | ||
UserTime | 用户进程时间 | ||
Cpu | CPU使用率 | ||
MemSize | 物理内存(KB) | ||
VMemSize | 虚拟内存(KB) | ||
MemUsage | 物理内存使用率 | ||
Parameters | 执行参数 | ||
cpu | CPU | DeviceID | CPU标识 |
CpuUsage | CPU使用率(%) | ||
system | 系统描述 | HostName | 主机名 |
Platform | 系统平台 | ||
Version | 系统版本 | ||
Domain | 域名 | ||
ActiveProcess | 活跃进程数 | ||
NumberOfProcessors | 处理器数目 | ||
SysUpTime | 系统运行时间 | ||
login | 登录用户 | User | 登录用户名 |
Terminal | 登录终端 | ||
Time | 登录时间 | ||
Host | 登录客户IP(或主机名) | ||
agentError | 异常信息 | functionID | 功能号 |
errorInfo | 错误消息 |
11.1.6 AIX日志
监控目的:
监视AIX日志的状况。
监控数据:
1.发生次数:日志异常出现次数;
2.异常内容:最近一次出现异常的内容;
3.类型:异常类型;
4.时间:发生时间;
5.来源:异常来源;
6.程度:异常严重程度;
7.标识:异常标识;
输入参数
字段 | 含义 |
---|---|
监视器名字 | 监视器的名称。 |
轮询时间 | 监视器获取数据的时间间隔,为正整数,单位为s。必填项。默认值为30。 |
监视器是否运行 | 监视器开启开关。是:监视器开启;否:监视器关闭。默认为“是”。 |
地址 | 被监视系统日志所在主机IP地址。 |
数据采集 | 用于控制监控数据是否入库及入库规则。入库间隔为轮询时间*采集频率;如果监视器出现错误或告警,则根据错误、告警归并规则入库。 |
执行计划 | 用于设置监视器监视任务的执行时间。 |
输出参数
指标项 | 指标项描述 | 指标名 | 指标名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warning | 日志告警 | Description | 异常内容 |
Identity | 标识 | ||
Class | 类型 | ||
type | 程度 | ||
ResourceName | 来源 | ||
Timestamp | 时间 | ||
OccurTimes | 出现次数 | ||
agentError | 异常信息 | functionID | 功能号 |
errorInfo | 错误消息 |
11.1.7 Sun Solaris服务器
监控前提:
确保被监控端安装ssh或telnet代理服务并且服务启动,用于监控的用户具有ssh或者telnet的访问权限!
监视注意事项:
建议进程模块在非必要情况下不要勾选,因为监控全部进程十分消耗性能。如果需要对指定进程进行监控,可使用单独的进程监视器。
监控数据:
1.内存信息:物理内存大小、已用大小、可用大小;
2.I O信息:读次数、写次数;
3.磁盘信息:磁盘大小、空闲大小、已用率、挂载点、系统文件类型;
4.进程信息:ID号、进程状态、进程所有者、内存占用率、CPU占用率、命令行;
5.任务信息:系统运行时间、一分钟的任务、五分钟的任务、十五分钟的任务;
6.网络信息:网卡名、收发包速度、错误统计等;
7.CPU信息:使用率、空闲率。
提示警告:
端 口:SSH服务默认为22;TELNET服务默认端口为23。
命令提示符:SSH服务默认为#;TELNET服务默认为$。
监视器配置命令提示符必须与被监控端SHELL的命令提示符相吻合,否则监视器将长时间自动检测命令提示符。
输入参数
字段 | 含义 | |
---|---|---|
监视方式 | 包括:SNMP协议、TELNET/SSH协议 | |
监视器名字 | 监视器的名称。 | |
轮询时间 | 监视器获取数据的时间间隔,为正整数,单位为s。必填项。默认值为30。 | |
监视器是否运行 | 监视器开启开关。是:监视器开启;否:监视器关闭。默认为“是”。 | |
SNMP协议 | 主机地址 | 被监视服务器的IP地址。 |
SNMP端口 | SNMP使用的端口,默认值为161。 | |
Community字符串 | 团体字符串,用于身份验证和访问授权。可使用默认值,如果SNMP不是指定版本,则需要重新配置。 | |
SNMP版本 | SNMP协议的版本,包括V1、V2两个版本。 | |
TELNET/SSH协议 | 主机地址 | 被监视服务器的IP地址。 |
端口 | 代理服务对应的端口,处理方式为ssh时,端口为22;处理方式为telnet时,端口为23。 | |
用户名 | 可登录服务器的用户名,请确保该用户有SSH或者TELNET的访问权限。 | |
用户密码 | 用户名对应的密码。 | |
处理方式 | 监视使用的代理服务类型,包括:SSH方式、TELNET方式 | |
命令提示符 | 必须与被监控端SHELL的命令提示符一致。处理方式为SSH时,使用”#”;处理方式为telnet时,使用”$”。 | |
是否使用公钥 | 是否使用公钥加密,包括是、否两个选项。 | |
公钥 | 公钥的内容,当是否使用公钥为是时,该参数可用。 | |
监视数据 | 监视的数据,包括系统信息、CPU、内存、系统负载、磁盘、进程、网络、磁盘IO和网卡详情,可选择一项或多项。 | |
数据采集 | 用于控制监控数据是否入库及入库规则。入库间隔为轮询时间*采集频率;如果监视器出现错误或告警,则根据错误、告警归并规则入库。 | |
执行计划 | 用于设置监视器监视任务的执行时间。 |
11.1.8 HP-UX服务器
监控前提:
确保被监控端安装ssh或telnet代理服务并且服务启动,用于监控的用户具有ssh或者telnet的访问权限!
监视注意事项:
建议进程模块在非必要情况下不要勾选,因为监控全部进程十分消耗性能。如果需要对指定进程进行监控,可使用单独的进程监视器
监控数据:
1.内存信息:物理内存大小、已用大小、可用大小;
2.I O信息:读次数、写次数;
3.磁盘信息:磁盘大小、空闲大小、已用率、挂载点、系统文件类型;
4.进程信息:ID号、进程状态、进程所有者、内存占用率、CPU占用率、命令行;
5.任务信息:系统运行时间、一分钟的任务、五分钟的任务、十五分钟的任务;
6.网络信息:网卡名、收发包速度、错误统计等;
7.CPU信息:使用率、空闲率。
提示警告:
端 口:SSH服务默认为22;TELNET服务默认端口为23。
命令提示符:SSH服务默认为#;TELNET服务默认为$。
监视器配置命令提示符必须与被监控端SHELL的命令提示符相吻合,否则监视器将长时间自动检测命令提示符.
输入参数
字段 | 含义 | |
---|---|---|
监视方式 | 包括:SNMP协议、TELNET/SSH协议 | |
监视器名字 | 监视器的名称。 | |
轮询时间 | 监视器获取数据的时间间隔,为正整数,单位为s。必填项。默认值为30。 | |
监视器是否运行 | 监视器开启开关。是:监视器开启;否:监视器关闭。默认为“是”。 | |
SNMP协议 | 主机地址 | 被监视服务器的IP地址。 |
SNMP端口 | SNMP使用的端口,默认值为161。 | |
Community字符串 | 团体字符串,用于身份验证和访问授权。可使用默认值,如果SNMP不是指定版本,则需要重新配置。 | |
SNMP版本 | SNMP协议的版本,包括V1、V2两个版本。 | |
TELNET/SSH协议 | 主机地址 | 被监视服务器的IP地址。 |
端口 | 代理服务对应的端口,处理方式为ssh时,端口为22;处理方式为telnet时,端口为23。 | |
用户名 | 可登录服务器的用户名,请确保该用户有SSH或者TELNET的访问权限。 | |
用户密码 | 用户名对应的密码。 | |
处理方式 | 监视使用的代理服务类型,包括:SSH方式、TELNET方式 | |
命令提示符 | 必须与被监控端SHELL的命令提示符一致。处理方式为SSH时,使用”#”;处理方式为telnet时,使用”$”。 | |
是否使用公钥 | 是否使用公钥加密,包括是、否两个选项。 | |
公钥 | 公钥的内容,当是否使用公钥为是时,该参数可用。 | |
监视数据 | 监视的数据,包括系统信息、CPU、内存、系统负载、磁盘、进程、网络、磁盘IO和网卡详情,可选择一项或多项。 | |
数据采集 | 用于控制监控数据是否入库及入库规则。入库间隔为轮询时间*采集频率;如果监视器出现错误或告警,则根据错误、告警归并规则入库。 | |
执行计划 | 用于设置监视器监视任务的执行时间。 |